close

《家事女神》中說到,「有時候人生不一定要有目標。不一定要很清楚自己要往哪裡去,只要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就夠了。」

不過,如果一直都沒有目標,該怎麼辦?

到高二以前,我的人生目標是當老師;到大學畢業以前,我曾經想過我的人生目標是成為踏著高跟鞋努力賺錢的女強人。而現在,是沒有目標的階段。如果有,大概就是"如何努力一輩子當米蟲"的目標。

但其實,一直不變地,說是夢想也好,說是目標也好,我想要養我自己的女兒。

這個目標,我已經說很多年了。
而且也很具體的排了"行程表",有對象要怎麼辦,沒對象要怎麼辦的因應對策。
反正那都是等到我28歲以後的事情。

還很久....還很久...還很久..還很久.什麼!?其實也不過就是四年後的事了嗎?
但我還是個小女孩,
連把男友帶回家,或是去討好男友父母親這種事,都不是很想作的小女孩。
"我又還沒要結婚,又必要這麼積極嗎?"
面對一直催促著多帶男友回家的大姐,我內心的吶喊。

雖然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,但我真的沒有具體地去準備迎接我這個超可愛的女兒。
現實的安排準備可以等,但教育跟思想,我也從沒認真的想過。

那為什麼,我會忽然心血來潮的被點醒,要開始說話對未來的女兒。
其實就連看完黑木瞳寫給他女兒愛的日記那本書,我也沒有被啟發要做這件事。

這一切,都是我那位奇妙的朋友,忽然找我寫序,所埋的因。

寫序?!我看到這兩個字,腦袋真是一片空白。我從來不知道我可以升格幫人寫序。
原來是他的報告,助教竟然要求要找別人寫序。
而他的報告,是寫給他未來孩子的信。

我的朋友,是個思想深度、優美文筆,與他本人外貌跟處事,有極大誤差的怪胎。
老實說,我根本無法想像他有孩子。
但是看到他寫的內容,我沒有笑出來。寫得很好。
而且我覺得真是個超棒的主意!

Freud說,影響孩童一生的心智發展就在六歲前與父母的相處。
父母(尤其是母親)的思想行為會影響孩童,
也因此從與寶寶的對話中,應該就可以理解他的父母親所奉行的價值觀。

也許,24歲的我寫的這些文章,等到她真的來到世上後,我並不會給她看。
但是,我認為透過給未來的她的話,可以好好思考,我到底想跟她說什麼。
而且,也許不外是反思自我人生的一個好方法。

為什麼要告訴她,是一時很突然迸出的想法。
但要告訴她什麼,我想,會困難的多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anami 的頭像
    nanami

    米蟲公主的井底天空

    nan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