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生命中,從沒有感覺到叛逆期血液流動的感覺。
絕對稱不上是很孝順的人,但也絕對不是個值得描述頑童。
套句朋友的形容,大概就是很淡吧。
也許這就是標準地低調平凡的好孩子。

 

曾經看過一本心理諮商師寫的書,
他說:
有時候心理壓力很大的小孩,不見得是班上最調皮搗蛋的那一個。
反而是安靜在角落看到老師處罰不乖的小孩,而怕被處罰嚇得皮皮挫的乖小孩。

也許我就是這樣的小孩。
很乖地度過了我的青春期,但完全沒有什麼不滿或壓抑。
大概是因為這個時期,最大自我成就感來源跟父母的期待是相同的。

 

但到了大學,我的廉破性格開始解放了。
開始了尋找自我之旅。

我的阿Q精神,把一切都歸為天命,也不認為真的有遇到什麼挫折。
但事實上,跟大部分的人一樣,
依舊找不到人生的方向,找不到也許根本不存在的正確答案。
即使沒什麼不快樂,明明好命的很,卻還是覺得我不是真正的快樂。


出了社會,這種感覺更深刻。
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天真單純,也是多麼的不堪一擊。
也許這個世代的大部分孩子都是這樣吧。
學生時代也許聽到草莓族還會憤怒吼一吼說這是社會偏見。
但畢業後這幾年,面對世界性的不景氣,開始覺得好像這是真的。
至少跟遇到上一次經濟大恐慌的那一代比起來,精神力跟努力度都遜色多了。

但也不能把責任全部歸咎在我們這個世代。
這也是一種人類的補償吧,
上一代日子苦,期待下一代不要像自己這麼苦。
而我們這一代因為父母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家庭,
於是期待自己建立一個工作、家庭平衡的生活。
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解釋,但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,其實還蠻有趣的。

考國考這條路背負著家人的期待。
但從一開始,小小的疑惑點,隨著時間過去,非但沒有消失,
反而不斷不斷擴張,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。
在我的心理跟行為造成莫名其妙的矛盾拉扯。

請人看了命盤後,即使很想嘆口氣,但反而有種全部放下的感覺。
一個月前想到這個議題,我還泣不成聲。
現在卻能這麼平靜地在寫這篇文章,也許這也是種成長吧。


關鍵在於,那是別人的期待,而不是我自己的答案。
忽然有點羨慕什麼都不想的人,這種人搞不好比較容易成功唷。
因為不想,專心一致的考研究所、考國考,
因為不想,想結婚就結婚,想從事特殊行業就去從事,
至少都比我強多了,我還在原地踏步。


有時候會覺得,家人真不了解自己。
但才發現,我也不瞭解我的家人。
因為甚至連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。
所以我還在找答案,所以我還是一事無成,也許一輩子都是這樣。


我還是偽裝著當乖孩子。
但我知道我不會是個乖孩子。
真的覺得很對不起。
但我連坦白說出對不起的勇氣都沒有。

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隔閡呢?
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呢?
難道真的用天命就可以說明一切嗎?
這就是所謂的很淡嗎?


也只能走下去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na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